正在閱讀:

柳原漢雅繼《渺小一生》后出版新作關(guān)照疫情下的受限生活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柳原漢雅繼《渺小一生》后出版新作關(guān)照疫情下的受限生活

柳原漢雅的新作探索了特定背景設(shè)定下的自由和無序,故事背景涵蓋了包括平行宇宙版的19世紀紐約、充斥著極權(quán)主義的未來在內(nèi)的三個不同時期。

柳原漢雅在作品中呈現(xiàn)了一個生動的,且常常處于駭人的重構(gòu)過程中的美國 圖片來源:David Hartley/REX/Shutterstock

在柳原漢雅新作《到天堂去》(To Paradise,暫譯)的終章中,以下這段情節(jié)可以說是這部作品錯綜復雜的主題和令人感到極度焦慮的關(guān)注點的縮影:在身臨其境般地感受了書中所描述的19和20世紀的生活后,讀者迅速隨著文字深入了21世紀,在這個時代,全球性的流行病一波接一波地到來,并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公共和政治秩序混亂。在新的病毒即將肆虐之際,一位母親讓自己的雙胞胎兒子居家隔離。之前的疫情讓這對雙胞胎的免疫系統(tǒng)嚴重受損,脆弱的健康狀況讓他們無法再踏出家門一步。后來,這位母親在新一輪疫情中病死,雙胞胎在食物耗盡后出門碰運氣,最終死在了外面。

發(fā)現(xiàn)雙胞胎尸體的科學家納悶他們?yōu)楹螞]有選擇打電話求助,科學家猜想,“(或許是)因為他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能想象他們手牽著手走出家門,走下臺階,走進后院。他們站在那兒,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抬頭望著繁茂的樹頂,張大嘴巴露出驚奇的神色。他們的生命在此時迸發(fā)出燦爛的光彩,哪怕只有一瞬間,哪怕是在他們生命的盡頭?!?/p>

柳原漢雅新作與她曾獲布克獎提名的第二部作品《渺小一生》在表面上并無相似之處。但在這兩部作品中,都有幾個不堪人生艱難、由于過往經(jīng)歷和自身性情導致自己淪為邊緣人物的角色。柳原漢雅總會對這樣的人物形象深深著迷?!睹煨∫簧分械聂玫隆なジダ饰魉怪荒芡ㄟ^自殘來紓解童年不幸遭遇所遺留的痛苦,而《到天堂去》中的人物則時常被某種無來由的怯懦性格,以及出于某種模糊的無歸屬感、無力感而導致的猶疑不定所折磨。

《渺小一生》
[美]柳原漢雅 著 尤傳莉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 2019-6

這些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和行事風格都大相徑庭,但柳原漢雅在新作中賦予了三個時代背景不同的故事中的人物同樣一組名字,這或許是一種輪回轉(zhuǎn)世的隱喻吧(其實算是明喻了)。這些周而復始的心理及情感上的障礙,似乎就像總愛死灰復燃的病毒一樣,一直對試圖抑制或根除它們的舉動負隅頑抗。但書中這些私密的故事并不僅僅聚焦于某個人,相比起《渺小一生》在時間概念方面的淡化,《到天堂去》的每個部分都呈現(xiàn)了一個生動的且常常處于駭人的重構(gòu)過程中的美國。

《到天堂去》的開篇故事《華盛頓廣場》很快就能讓讀者聯(lián)想到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和伊迪絲·華頓筆下的世界,同時也讓柳原漢雅平鋪直敘地引出小說的中心——住在獨立洋房里的一家人。在故事的開頭,我們認識了主要人物之一大衛(wèi)·賓漢姆,他是三兄妹中的老大,父母去世后,三人就跟著富有的爺爺納塞尼爾一起生活。但除了精致的家居和各種美味佳肴之外——“精心蒸煮的龍利魚會直接送到你面前,用早已呈上的銀質(zhì)勺子舀上一勺即可享用,只需用勺子輕輕一撥,魚骨就能被壓碎”——家中只剩無盡的黑暗和靜默,尤其是對“禁閉”中的大衛(wèi)而言——極端情況下,“禁閉”狀態(tài)下的他只希望能盡快逃離這個世界。

另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大衛(wèi)的婚事,它遲遲沒有著落。納塞尼爾想確保在自己去世后,其龐大的產(chǎn)業(yè)和家族企業(yè)都能有人照管。接下來,故事揭示了第一個讓讀者大吃一驚的設(shè)定:在1893年的紐約,也就是美國“自由州”的心臟,同性婚姻不僅完全合法而且很常見。剎那間,我們隨著書中的文字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版的19世紀,這個年代不再作為進步前的黎明而存在,相反,在柳原漢雅筆下,雖然它依然存在階級壁壘和死板的禮節(jié),但卻是一個更平等、更有利于人們陷入愛河的時代。但故事后來的發(fā)展并沒有像我們所希冀的變得越來越好: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讓艾滋病毒肆虐了整個曼哈頓(書中的艾滋病被喚為“那種病”);第三部分中,致命的疾病導致了極權(quán)主義的產(chǎn)生——可以想見,極權(quán)主義之下,戀愛和性取向的自由已經(jīng)化為烏有。

《到天堂去》

從某種角度而言,這本書對混亂和無序的沉迷——包括社會、產(chǎn)業(yè)以及肉體的崩塌——讓作者的創(chuàng)作幾近難上加難。閱讀過程中,我們會感覺自己仿佛站在一個不斷縮小的圓的中心。書中描寫了這樣的一幅場景:一群出身名門、腰纏萬貫的同性戀男子正在一個冗長的派對上跟他們的朋友告別,這位朋友是一名晚期癌癥患者,但他在初得知自己的病情時卻松了一口氣,因為如此一來他便能掌控自己的死亡了。這一幕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個群體的團結(jié)。故事的一條副線描繪了一個因美國在夏威夷的殖民而深受傷害的家庭,在土地被剝奪的境況下,作者對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崩潰進行了近納博科夫式(Nabokovian)的探索——這幾乎是全書最為動人的一個片段。在此,柳原漢雅把目光聚焦種族壓迫與霸權(quán),并把它們定性為“美國內(nèi)心的罪惡”。

全書最后一部分的主角(亦是這部小說唯一的女性主要角色)是一個年輕女子,疾病奪去了她感知情感和生育的能力,且讓她認為自己不再值得被愛。她了解自己的窘境,但她無法,也沒有能力把自己的困難表達出來(在這里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柳原漢雅對石黑一雄的致敬,后者非常擅長于描繪這種進退兩難的處境)。在《到天堂去》中,人們的希望總會變得越來越渺茫,眼看著自由和沉靜的心境離自己越來越遠,而核心人物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無限的才智潛力,卻也會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周圍遍布陷阱。

這部小說的標題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令人滿懷期待的冒險,或是不遠處的幸福,抑或是國家建設(shè)者在生命之初所體會的強烈的個體感受?!睹煨∫簧方o讀者帶來了壓倒性的痛苦和絕望,讓他們不禁思考,自己還能承受多少。而《到天堂去》則更加精細地描述了那些對眼前的任務感到無能為力,四面楚歌且力不從心的人物。從很多角度來看——尤其是書中提出的在全球性災難下的有關(guān)政治和社會責任感的問題——這部新作更加黑暗,但也更加引人深思,包羅萬象。此外,這部出色而深刻的作品背后還隱藏著這么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自由,人生的意義何在?

(翻譯:黃婧思)

來源:衛(wèi)報

原標題:To Paradise by Hanya Yanagihara review – is this the land of the free?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quán)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柳原漢雅繼《渺小一生》后出版新作關(guān)照疫情下的受限生活

柳原漢雅的新作探索了特定背景設(shè)定下的自由和無序,故事背景涵蓋了包括平行宇宙版的19世紀紐約、充斥著極權(quán)主義的未來在內(nèi)的三個不同時期。

柳原漢雅在作品中呈現(xiàn)了一個生動的,且常常處于駭人的重構(gòu)過程中的美國 圖片來源:David Hartley/REX/Shutterstock

在柳原漢雅新作《到天堂去》(To Paradise,暫譯)的終章中,以下這段情節(jié)可以說是這部作品錯綜復雜的主題和令人感到極度焦慮的關(guān)注點的縮影:在身臨其境般地感受了書中所描述的19和20世紀的生活后,讀者迅速隨著文字深入了21世紀,在這個時代,全球性的流行病一波接一波地到來,并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公共和政治秩序混亂。在新的病毒即將肆虐之際,一位母親讓自己的雙胞胎兒子居家隔離。之前的疫情讓這對雙胞胎的免疫系統(tǒng)嚴重受損,脆弱的健康狀況讓他們無法再踏出家門一步。后來,這位母親在新一輪疫情中病死,雙胞胎在食物耗盡后出門碰運氣,最終死在了外面。

發(fā)現(xiàn)雙胞胎尸體的科學家納悶他們?yōu)楹螞]有選擇打電話求助,科學家猜想,“(或許是)因為他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能想象他們手牽著手走出家門,走下臺階,走進后院。他們站在那兒,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抬頭望著繁茂的樹頂,張大嘴巴露出驚奇的神色。他們的生命在此時迸發(fā)出燦爛的光彩,哪怕只有一瞬間,哪怕是在他們生命的盡頭。”

柳原漢雅新作與她曾獲布克獎提名的第二部作品《渺小一生》在表面上并無相似之處。但在這兩部作品中,都有幾個不堪人生艱難、由于過往經(jīng)歷和自身性情導致自己淪為邊緣人物的角色。柳原漢雅總會對這樣的人物形象深深著迷?!睹煨∫簧分械聂玫隆なジダ饰魉怪荒芡ㄟ^自殘來紓解童年不幸遭遇所遺留的痛苦,而《到天堂去》中的人物則時常被某種無來由的怯懦性格,以及出于某種模糊的無歸屬感、無力感而導致的猶疑不定所折磨。

《渺小一生》
[美]柳原漢雅 著 尤傳莉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 2019-6

這些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和行事風格都大相徑庭,但柳原漢雅在新作中賦予了三個時代背景不同的故事中的人物同樣一組名字,這或許是一種輪回轉(zhuǎn)世的隱喻吧(其實算是明喻了)。這些周而復始的心理及情感上的障礙,似乎就像總愛死灰復燃的病毒一樣,一直對試圖抑制或根除它們的舉動負隅頑抗。但書中這些私密的故事并不僅僅聚焦于某個人,相比起《渺小一生》在時間概念方面的淡化,《到天堂去》的每個部分都呈現(xiàn)了一個生動的且常常處于駭人的重構(gòu)過程中的美國。

《到天堂去》的開篇故事《華盛頓廣場》很快就能讓讀者聯(lián)想到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和伊迪絲·華頓筆下的世界,同時也讓柳原漢雅平鋪直敘地引出小說的中心——住在獨立洋房里的一家人。在故事的開頭,我們認識了主要人物之一大衛(wèi)·賓漢姆,他是三兄妹中的老大,父母去世后,三人就跟著富有的爺爺納塞尼爾一起生活。但除了精致的家居和各種美味佳肴之外——“精心蒸煮的龍利魚會直接送到你面前,用早已呈上的銀質(zhì)勺子舀上一勺即可享用,只需用勺子輕輕一撥,魚骨就能被壓碎”——家中只剩無盡的黑暗和靜默,尤其是對“禁閉”中的大衛(wèi)而言——極端情況下,“禁閉”狀態(tài)下的他只希望能盡快逃離這個世界。

另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大衛(wèi)的婚事,它遲遲沒有著落。納塞尼爾想確保在自己去世后,其龐大的產(chǎn)業(yè)和家族企業(yè)都能有人照管。接下來,故事揭示了第一個讓讀者大吃一驚的設(shè)定:在1893年的紐約,也就是美國“自由州”的心臟,同性婚姻不僅完全合法而且很常見。剎那間,我們隨著書中的文字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版的19世紀,這個年代不再作為進步前的黎明而存在,相反,在柳原漢雅筆下,雖然它依然存在階級壁壘和死板的禮節(jié),但卻是一個更平等、更有利于人們陷入愛河的時代。但故事后來的發(fā)展并沒有像我們所希冀的變得越來越好: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讓艾滋病毒肆虐了整個曼哈頓(書中的艾滋病被喚為“那種病”);第三部分中,致命的疾病導致了極權(quán)主義的產(chǎn)生——可以想見,極權(quán)主義之下,戀愛和性取向的自由已經(jīng)化為烏有。

《到天堂去》

從某種角度而言,這本書對混亂和無序的沉迷——包括社會、產(chǎn)業(yè)以及肉體的崩塌——讓作者的創(chuàng)作幾近難上加難。閱讀過程中,我們會感覺自己仿佛站在一個不斷縮小的圓的中心。書中描寫了這樣的一幅場景:一群出身名門、腰纏萬貫的同性戀男子正在一個冗長的派對上跟他們的朋友告別,這位朋友是一名晚期癌癥患者,但他在初得知自己的病情時卻松了一口氣,因為如此一來他便能掌控自己的死亡了。這一幕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個群體的團結(jié)。故事的一條副線描繪了一個因美國在夏威夷的殖民而深受傷害的家庭,在土地被剝奪的境況下,作者對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崩潰進行了近納博科夫式(Nabokovian)的探索——這幾乎是全書最為動人的一個片段。在此,柳原漢雅把目光聚焦種族壓迫與霸權(quán),并把它們定性為“美國內(nèi)心的罪惡”。

全書最后一部分的主角(亦是這部小說唯一的女性主要角色)是一個年輕女子,疾病奪去了她感知情感和生育的能力,且讓她認為自己不再值得被愛。她了解自己的窘境,但她無法,也沒有能力把自己的困難表達出來(在這里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柳原漢雅對石黑一雄的致敬,后者非常擅長于描繪這種進退兩難的處境)。在《到天堂去》中,人們的希望總會變得越來越渺茫,眼看著自由和沉靜的心境離自己越來越遠,而核心人物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無限的才智潛力,卻也會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周圍遍布陷阱。

這部小說的標題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令人滿懷期待的冒險,或是不遠處的幸福,抑或是國家建設(shè)者在生命之初所體會的強烈的個體感受?!睹煨∫簧方o讀者帶來了壓倒性的痛苦和絕望,讓他們不禁思考,自己還能承受多少。而《到天堂去》則更加精細地描述了那些對眼前的任務感到無能為力,四面楚歌且力不從心的人物。從很多角度來看——尤其是書中提出的在全球性災難下的有關(guān)政治和社會責任感的問題——這部新作更加黑暗,但也更加引人深思,包羅萬象。此外,這部出色而深刻的作品背后還隱藏著這么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自由,人生的意義何在?

(翻譯:黃婧思)

來源:衛(wèi)報

原標題:To Paradise by Hanya Yanagihara review – is this the land of the free?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quán)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