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途 黎明
編輯|魏佳
奔馳和寶馬,一直是相愛相殺的對手。
它們是全球最暢銷的豪車品牌,同是德系三強(另一個是奧迪),甚至連品牌首字母都相同,BBA中的兩個“B”也讓人混淆,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誰排在前面。
而產(chǎn)品方面,它們也高度重合。除了奔馳品牌和寶馬品牌,在超豪華市場,奔馳母公司旗下有邁巴赫,寶馬有勞斯萊斯;在小型車市場,奔馳有Smart,寶馬有MINI。
在銷量上,多年前寶馬更靠前,奔馳次之,但從2016年開始,奔馳全球銷量超過寶馬,然后將這個優(yōu)勢保持了五年。
然而在2021年,寶馬再次超過奔馳,重回全球豪車銷冠。勝利再次回到了寶馬這一邊。
這或許只是一個偶然,也可能是一個轉(zhuǎn)折點。
2月初,奔馳因虛假廣告被韓國反壟斷監(jiān)管機構處以202億韓元罰款,隨后沒幾天奔馳汽車金融又被中國銀保監(jiān)會通報,稱存在四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在銷量和輿論上,奔馳都開始落了下風。2022年,奔馳還能打過寶馬嗎?
被寶馬反超,奔馳怎么了?
相比于寶馬,奔馳2021年的銷量可以說是全線潰敗。
全球新車銷量(包括乘用車和商務車)240萬輛,不敵寶馬(包括寶馬品牌、MINI品牌和勞斯萊斯品牌)的252萬輛。這是過去五年來,奔馳首次被寶馬反超,丟掉豪華車銷量冠軍寶座。
只看單一品牌,奔馳同樣落后于寶馬。奔馳品牌全球銷量209萬輛,寶馬品牌是221萬輛。
再看中國市場,寶馬還是冠軍。2021年奔馳銷售75.9萬輛,同比降低2%,而寶馬銷售84.6萬輛,同比增長8.9%。寶馬是BBA中唯一正增長的品牌。
過去五年,奔馳偶爾在中國市場銷量低于寶馬,但從以上三個維度全面被寶馬超過,卻是頭一回。
奔馳銷量下滑,一方面是受全球芯片供應短缺的影響。不過,這是所有車企都面臨的共同難題,為何寶馬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值得奔馳反思。
產(chǎn)品力是另一個重要因素。
過去幾年,奔馳和寶馬的主力產(chǎn)品一直都不分伯仲。奔馳在中國的銷量支柱是奔馳C級、E級、GLC,寶馬是寶馬3系、5系和X3,它們在產(chǎn)品、價格、品牌等多維度展開全面競爭。但在2021年,奔馳不如寶馬能打。
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2021年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奔馳沒有一款車上榜,但寶馬5系和寶馬3系榜上有名。在SUV榜上,寶馬X3上榜,奔馳未上榜。在高端轎車銷量榜中,寶馬5系和寶馬3系分列第一、第二,奔馳E級和奔馳C級位列第四、第五。
寶馬正在超越奔馳,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
去年剛買車的渣渣洋的經(jīng)歷或許有一定代表性。她告訴深途,去年3月,她重點對比了奔馳GLC和寶馬X3,試駕奔馳GLC的時候感覺避震比較差,看網(wǎng)上說剎車可能會有異響,就果斷放棄了,然后選擇了寶馬。
北京的劍翔,在去年把自己的福特翼虎換成了奔馳GLB,然后發(fā)現(xiàn)品牌升級了,開車體驗下降了。最明顯的是噪音。他對深途說,奔馳GLB的發(fā)動機噪音很大,很多車主都反映過。深途發(fā)現(xiàn),在淘寶上甚至有商家售賣奔馳GLB專用的車門密封隔音條。
除此之外,奔馳GLB的四面防撞報警也不好用。按照劍翔的說法,有時候不靈敏,有時候又過于靈敏,很難調(diào)到合適的程度。
“開過奔馳之后感覺不過如此,就是牌子好,錢都花在牌子上了。”他說。
寶馬要銷量,奔馳要豪華?
奔馳最有價值的,應該就是它的品牌了,尤其是在高價位的豪車市場。
與整體銷量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1年奔馳在超豪華市場的銷量大增。
比如,售價超百萬的奔馳S級,去年賣了8.7萬輛,同比增長40%,其中35.5%的銷量來自中國;價格更貴的奔馳G級,銷量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4.1萬輛;超豪華子品牌邁巴赫,去年也賣了15730輛。據(jù)悉,近年來邁巴赫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占到其全球銷量的七成。
在超豪華市場,奔馳的競爭力依然極其強悍。有一種說法是,2021年芯片供應緊張,奔馳把有限的芯片供應,優(yōu)先提供給了高端車型。
問題是,奔馳過去一向擅長的豪華路線,在未來還能行得通嗎?
“不太懂奔馳所謂的豪華內(nèi)飾,總感覺像夜總會?!庇熊囍鬟@樣評價。
“我必須得承認,奔馳的內(nèi)飾要比寶馬好,但我同時覺得特斯拉的極簡風也挺好,而且下一輛車我可能會更傾向于買特斯拉?!币晃槐捡Y車主對深途說。
現(xiàn)在年輕人對豪華的定義正在改變。尤其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崛起后,過去奔馳最擅長的設計、做工、真皮材質(zhì)、金屬裝飾等所謂的豪華元素,不再是豪華的唯一選項。
而奔馳還在用過去的標準來定義豪華。
2021年的慕尼黑車展,奔馳發(fā)布了一款邁巴赫版本的EQS,堪稱奔馳純電產(chǎn)品中的王牌。奔馳表示,邁巴赫EQS SUV的內(nèi)飾設計靈感依然來自游艇,白色鋼琴漆,玫瑰金色裝飾,人造毛皮覆蓋的地板,實現(xiàn)了“高雅、高貴”。歸根到底,還是在內(nèi)飾和設計上做文章。
在另一個定義豪華的指標——機械性能上,奔馳這幾年并無太大改進,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的燃油車都沒有根本性的改變。這是由內(nèi)燃機的先天瓶頸決定的?,F(xiàn)在的電動車,在馬力、加速度等方面,輕松就能超過燃油車,三十多萬的車,百公里加速已經(jīng)達到過去百萬級超跑的水平。
資深汽車行業(yè)分析師張翔對深途說,經(jīng)過過去這些年的競爭,寶馬和奔馳在燃油車方面的產(chǎn)品同質(zhì)化非常嚴重,對銷量變化起作用的,很多時候不是技術,而是營銷策略。寶馬在設計上要比奔馳更年輕化一些,這對于寶馬抓住未來的年輕用戶有一定幫助。
在這樣的情況下,奔馳還能拿什么來維持他的豪華標簽?無論如何,價格一定還得夠“豪華”。
寶馬和奔馳去年各有一款走量車型——奔馳EQC、寶馬iX3。奔馳EQC定價49.98-57.98萬元,而寶馬iX3是39.99-43.99萬元。
另外,它們各拿出了一款旗艦產(chǎn)品,代表目前各自最高的電動化水平。寶馬是iX,售價最高99.69萬元。奔馳是EQS,最高價151.86萬元,起售價甚至超過了保時捷Taycan。
這種價格差距,給電動車市場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奔馳好像要比寶馬更高端。
從產(chǎn)品定價也能看出奔馳和寶馬的策略差異。寶馬要銷量,奔馳要豪華,這一點在規(guī)劃中體現(xiàn)很充分。談及未來五年規(guī)劃,寶馬頻繁提到的是銷量目標,比如要在2025年把純電動車的累積銷量達到200萬輛。奔馳則更多提的是品牌目標,按照奔馳方面的說法,“奔馳也將逐步升級為一個超豪華的品牌,我們希望奔馳在品牌上是高于競爭對手的?!?/p>
拼電動車,奔馳和寶馬誰更能打?
奔馳和寶馬都清楚,就當下的市場談競爭格局沒有意義,因為未來是屬于電動車的。所以它們都在積極進行電動化轉(zhuǎn)型。
奔馳的轉(zhuǎn)型其實一點都不晚,只是少了些誠意,也走了不少彎路。
早在12年前,奔馳就推出過一款新能源車,一出場就是S級,價格超百萬。這很符合奔馳從高往低打的品牌策略。不過,這款車推出沒多久就停產(chǎn)了,除了留下“換一塊電池17萬”、“攢的都是維修經(jīng)驗”的笑話外,并沒有在行業(yè)掀起多大風浪。
后來奔馳又推出了兩款售價超百萬的新能源車型,一個S級,一個GLE,但都沒賣多少就停產(chǎn)了。在這之后,奔馳還折騰過C級、E級的新能源車,E級把價格拉低到C級的水平,銷量才勉強有了點起色。但跟現(xiàn)在的新能源車相比,還是不在一個層面。
相比之下,寶馬要更接地氣一些。2014年上市的旗下第一款純電動車i3,已經(jīng)持續(xù)賣了8年,第一年就賣出了3萬輛,至今總共賣了約20萬輛。不過這款車將在今年7月開始停產(chǎn)。
除了這款車,在其他車型的探索上,寶馬和奔馳可謂是半斤八兩。售價180萬的插混超跑i8,基本也已經(jīng)停售了,5系新能源、7系新能源、X1新能源、X5新能源等車型中,停售的不少,沒有爆款。
奔馳和寶馬的電動化轉(zhuǎn)型開始有點眉目是在2021年。這一年奔馳的EQ系列、寶馬的iX3都開始起量了。
EQ系列是奔馳專門推出的全新純電動品牌。該系列量產(chǎn)的第一款車是EQC,算是過去兩年奔馳轉(zhuǎn)型電動化的拳頭產(chǎn)品。
不過,市場對這款車的質(zhì)疑不少。首先它并非由奔馳純電平臺開發(fā),而是油改電的產(chǎn)物,這導致它看起來特別像油車GLC。另外早期交付的車輛質(zhì)量問題不少,車主反饋最多的是頻繁出現(xiàn)電機故障,還引發(fā)了集體維權。
EQC現(xiàn)在每個月在中國的銷量只有幾百輛,2021年全年只賣了6000多輛,跟造車新勢力完全沒法比。在EQC后國產(chǎn)交付的EQB、EQA,銷量更慘淡。
所以直到現(xiàn)在,奔馳還沒有一款在產(chǎn)品、銷量、口碑上真正拿得出手的電動車。
就單款車型來看,目前寶馬要比奔馳更能打。寶馬iX3是寶馬目前最重視的純電動車型之一,在國內(nèi)比奔馳EQC更晚投產(chǎn)交付,不過,去年iX3在中國賣了超過2.1萬輛,最近半年的月銷基本都在2000輛以上,超過奔馳EQC。
張翔表示,就電動化轉(zhuǎn)型而言,寶馬起步比較早,有一定優(yōu)勢,在國際市場上的銷量也要比奔馳領先。
奔馳決定在高端市場一條道走到黑。去年底開始在國內(nèi)交付的EQS,是奔馳目前最頂級的量產(chǎn)電動車,配置和價格都拉滿,2022年將接受市場檢驗。另外,EQE也將在2022年國產(chǎn),申報圖已經(jīng)在工信部曝光了。這兩款車將是奔馳在2022年最重要的產(chǎn)品。
總體而言,奔馳和寶馬之間的競爭,會逐漸從燃油車過渡到電動車,決定未來格局的,不是今天的銷量,而是電動化轉(zhuǎn)型的決心和布局。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渣渣洋、劍翔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