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魯青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魔術師》
1912年托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出版時,沒有人知道它來自真實的欲望和真實的事件。小說《大師》《布魯克林》的作者科爾姆·托賓讀到了曼的妻子卡提婭所寫的回憶錄,她回憶了旅居威尼斯期間,曼對酒店中一個客人的癡迷,說她的丈夫“把他從這個迷人的男孩身上得來的愉悅感,轉移給了阿申巴赫(小說主人公),并將之風格化為強烈的情感”。
這或許是托賓從托馬斯·曼的視角來看待世界的切口之一。在《魔術師》中,他深潛至曼的內心世界,完成了基于另一位小說家視角的虛構故事。在2004年的作品《大師》中,托賓帶領讀者進入了亨利·詹姆斯的內心,現在他選擇了托馬斯·曼。這兩位文壇巨擘的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含蓄地書寫了同性欲望,均未公開自己的性取向,且二人大部分的生命都遠離家鄉(xiāng)。
托賓將曼置于20世紀初德國文化景觀的全景中心,歷經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希特勒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冷戰(zhàn),曼雖然不是一個政治思想家,但他生活在一個沒有人能過私人生活的時代。托賓曾在一次采訪中說:“小說的一部分戲劇性來源于,觀察他從1914年的君主主義者和充滿軍事熱情的人轉變?yōu)槊裰髦髁x者和法西斯主義頑強的敵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旅程?!?/span>
《雨中噴泉:三島由紀夫文集》
“童年時珍藏的密封寶盒,少年時想千方百計打開看個究竟。掀蓋而起,發(fā)現里面空無一物。”
在《雨中噴泉》里,三島由紀夫書寫了少年情愫中出人意料的反轉,頑劣、些微的惡意,又讓人悵然若失 。從《金閣寺》“美到極致就是毀滅”的理念,到半自傳體《假面的告白》里的自我剖析,以及“豐饒之?!彼牟壳妮喕剞D世,三島由紀夫的創(chuàng)作手法變幻莫測,在殘酷和高雅的諷刺中享受癲狂般的喜悅。
這本《雨中噴泉》收錄的三島由紀夫作品跨度較廣,從13歲時發(fā)表的首部作品《酸模》,到45歲自裁前的最后一場采訪。對談中的三島更加坦率和幽默,將自己的藝術觀和生死觀大膽剖解開來:“思想只能通過文體來主張”、“戰(zhàn)爭結束后日本人的偽善變得嚴重起來”、“我的小說從始至終皆與死亡相關”。
《找信號》
在作家朋友眼里,索南才讓是“趕著牛羊”的人,他從一個牧場輾轉到另一個牧場,偶爾還要在深夜與狼群對峙;而在他的牧民朋友眼里,他是一個難以理解的存在:“在一幫不識幾個字的朋友中,我居然在寫小說,這對他們來說實在不可思議。因為我也只讀過幾年書,他們不明白我怎么會寫出幾十萬字?!?/span>
《找信號》收錄了索南才讓的最新小說,故事背景皆是高寒草原牧區(qū)生活,我們可以從中讀到自然環(huán)境與牧民生活細節(jié)、人與動物的“互養(yǎng)”關系,以及游牧文化面臨現代文明沖擊時牧民生活態(tài)度的轉變等。與徜徉于民族歷史、特殊風物的少數民族作家不同,索南才讓的關注點在當下:“我更多地關注游牧文化到了危機時刻,青年一代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存危機。一些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和民族未來產生懷疑和質疑的人,他們對自己的不確定未來采取一種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這不是消極,而是變革的必然行為?!?/span>
《就業(yè)冰河:被剝奪穩(wěn)定工作的年輕一代》
和代進入公司后,人事部單方面對她表示:“試用期前三個月,每個月工資 18 萬日元。”雖然和招聘廣告上講的不一樣,但“因為沒有工作經驗所以沒辦法”,和代感到這很不合理,但想到可能會被說如果不喜歡可以辭職,于是沒有再強烈抗議了。
這是《就業(yè)冰河》中調查的一位日本年輕人的小故事。他們在初入職場時,正逢日本“失去的10年”的結束后,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率降至55.8%。就業(yè)冰河期里,年輕人難以得到匹配的勞動回報,看不到像經濟高度成長時那樣的未來。
曾任職于株式新聞社和每日新聞社《經濟學人》編輯部的記者小林美希,在書中追蹤和采訪了30余位遭遇就業(yè)冰河的年輕人,他們有的雖然是正式員工,卻被剝奪了穩(wěn)定工作的機會,有的因過勞而落下一身病痛,還有的面對工資不增長、沒有成就感、勞務派遣制度等問題。他們理應在工作組織中一邊工作、一邊培養(yǎng)自己的工作方式、榮譽感、自尊心,但在就業(yè)冰河期,他們被剝奪了這樣的可能性。
《基因彩票:運氣、平等與補償性公正》
2019年,美國最富有的三個億萬富翁所擁有的財富,超過了美國最貧窮的50%人口的財產總和。平等,是我們應該投去更多關注的問題。
許多人對公平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不平等所做的區(qū)分是,不公平的不平等是那些與一個人無法控制的先天條件聯系在一起的不平等,例如出生于富裕或貧困的家庭?!痘虿势薄穮s認為,另一種出生的偶然性,也與成年人生活結果的不平等相關:不是社會條件,而是出生時擁有的基因。
凱瑟琳·佩奇·哈登是行為基因學家,她鼓勵人們將基因傾向于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和教育成就視為“基因運氣”,而非“優(yōu)越”或個人價值。重視基因不等于叢林法則,作者提出,如果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的社會,就必須承認基因運氣正在發(fā)揮作用。只有承認天生的不平等,才有機會實現真正的社會平等。
《線的文化史》
當人類學家蒂姆·英戈爾德向朋友和同事提出,想要建立所謂的線的比較人類學,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滿腹狐疑,以為自己聽錯了:“你是在說獅子嗎?”“不,”他回答道,“我說的是線(line),不是獅子(lion)。”
英戈爾德認為,我們的文化中有各種各樣的線,行走、編織、觀察、唱歌、講故事、繪畫和書寫都是沿著某種線進行的活動。從古希臘和日本的傳統音樂,到中國的書法和西方的字母表,從楚科奇人的迷宮和瓦爾比里人的沙畫,到奧羅克人的狩獵小道,也都可以歸為線的呈現形式。在這本書中,英戈爾德提出了“線的生態(tài)宇宙觀”:世界首先不是由“物”組成,而是由“線”組成的。“人類與自然是一團解不開的線,而生活就是沿著纏繞的線穿行,每個事物都是一個線的議會。 ”
《正在消失的物種》
幻夢時代,有個名叫庫波爾(Koobor)的孤兒,他破碎的身體變成了一只考拉,只記得不多的幾個人類詞語。他警告殺害他的人:他們可以獵殺考拉,但絕不能在烹飪前剝去它的皮毛,如果觸犯這一禁忌,就會引發(fā)可怕的旱災。數個世紀以來,這項禁忌一直保護著考拉。
庫波爾禁忌早在幾百年前就遭到破壞。20世紀70年代,氣溫開始上升,森林也更容易起火,在2019年底的澳大利亞火災中,數萬只考拉命喪火海,數百萬噸二氧化碳被釋放到空氣中。另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桉樹的生長速度加快,也使樹葉更加缺乏營養(yǎng),考拉很可能會因營養(yǎng)不良而逐漸消失。
考拉只是地球上正在瀕臨消失的成千上萬個物種中的一員?!墩谙У奈锓N》一共收載了69種即將瀕臨滅絕的生物,比如雌雄同體的鱗角腹足蝸牛、性別取決于沙子溫度的玳瑁、僅存201只的不會飛的鸮鸚鵡、生活在洞穴中沒有眼睛的洞螈……我們大肆破壞,卻不知道我們所破壞的事物有多么珍貴。
《達爾文的危險思想:演化與生命的意義》
達爾文真的解釋了物種起源嗎?自誕生的那一天起,自然選擇和演化的理論就激起過很多爭議,被曲解、被濫用、被否認,引發(fā)一次又一次激烈的辯論。
在《達爾文的危險思想》一書中,科學哲學家丹尼特將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稱作“危險思想”,在達爾文的理論中,演化的所有成果都可以被解釋一個機械的算法過程,不僅決定了羚羊的速度、老鷹的翅膀和蘭花的形狀,也同樣決定了心靈、意義、道德等。丹尼特將其比作一種“萬能酸”,侵蝕了有關心靈、意義以及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問題上我們最珍視的設想。最困難的問題是:一旦我們意識到這些設想不復存在了,我們應該用什么來取代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