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豹財經社 瀚星
這一次,馬斯克只在世界首富的寶座上待了9個月。
在最新發(fā)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埃隆·馬斯克以1.67萬億元人民幣的身家重回首富寶座。壞消息是,這個數字只截止到2024年1月15日。短短兩個多月時間,他的身家隨著特斯拉股價下跌,縮水了超過2000億元——大約相當于特斯拉全年營收的30%、凈利潤(Non-GAAP)的2.5倍。
資本用腳投票的背后,是特斯拉面臨的一系列經營困境:內有車型陳舊、自研電池進展緩慢、盈利能力下降等問題,外有中國市場銷量不佳、競爭環(huán)境惡化。
特斯拉2024年首個季度的銷量數據也證實了華爾街投資者的擔憂。
4月2日,特斯拉公布的第一季度交付數據顯示,Q1特斯拉全球共交付38.68萬輛,創(chuàng)過去5個季度的新低。交付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5%,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超過20%。
一家商業(yè)公司總會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無可避免地遇上不同的問題。當“第一性原理”與商業(yè)邏輯發(fā)生碰撞,這些問題會被進一步放大。在特斯拉的成長史中,曾有過兩次激烈碰撞,一度讓特斯拉深陷危機。
面對眼前的第三次危機,馬斯克該如何應對?
風云突變
去年年底,華爾街投行還在預測,特斯拉的市值將在2024年突破1萬億美元,馬斯克將成為全球首個萬億富豪。
彼時的特斯拉還是資本市場的寵兒,2023年全年累計漲幅超過100%,與蘋果、微軟、英偉達、Meta、亞馬遜、谷歌一起,被并稱為美股七雄。
但如今,2024年已經過完1/4,不僅這兩個預言沒實現(xiàn),情況似乎還變得更糟了。
3月5日美股收盤,特斯拉跌超7%報收188美元,市值在一日之間蒸發(fā)近500億美元。這直接導致馬斯克丟掉了世界首富的寶座。
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經歷了3月5日大跌后,馬斯克的凈資產縮水至1977億美元,被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杰夫·貝佐斯以2000億美元反超,在富豪榜中滑落至第二位,與排名第三的LVMH CEO貝爾納·阿爾諾相比,凈資產僅相差10億美元。
此次大跌只是特斯拉2024年開局不利的一個縮影。
3月初,特斯拉總市值跌出標普500前十,成為七雄中第一個掉隊的成員。截至3月末,特斯拉年內跌幅接近30%,而同期的標普500指數上漲超過9%。
引發(fā)華爾街投資者擔憂的主要原因,是特斯拉的低銷量增長預期以及價格戰(zhàn)引起的利潤下降。
一向對特斯拉持樂觀態(tài)度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在年初帶頭下調了特斯拉的目標股價,并將其每股凈利潤從2.86美元大幅下調至1美元以下。
他認為,2024年將是電動車充滿挑戰(zhàn)的一年,全球需求減弱,中國作為特斯拉的主要市場之一競爭環(huán)境將進一步加劇,加之特斯拉的產品線老舊,故而下調特斯拉2024年全球出貨量至200萬輛,對比2023年的180萬輛僅有10%的增長率。
高盛也在近期研報中提出了類似觀點。分析師認為,汽車交付量和利潤增長放緩,是特斯拉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事實上,這些問題在特斯拉2023年的財報中已經顯露無疑。
2023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共交付了180.85萬輛汽車,同比增長38%,未達成50%的年增長目標。同期的Non-GAAP凈利潤同比下滑23%至108.82億美元,毛利率水平也在去年Q4創(chuàng)18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特斯拉在財報中并未給出具體的交付指引,但也明確表示,2024年的汽車銷量增速可能明顯低于2023年。
隨著今年2月初比亞迪率先在國內發(fā)起價格戰(zhàn),華爾街投行對特斯拉年內的交付增長悲觀情緒進一步發(fā)酵。富國銀行在近期研報中預計,特斯拉2024年的交付量將與2023年持平,并在2025年出現(xiàn)下滑。
在越來越多的質疑聲中,特斯拉股價跌跌不休。截至2024年4月3日,美股七雄中僅特斯拉與蘋果在年內沒有上漲,而特斯拉的跌幅(32.94%)是蘋果(12.19%)的兩倍以上。是否應該將特斯拉踢出七巨頭之列,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
特斯拉的增長危機,已拉開序幕。
兩次危機
從成立至今,特斯拉數次陷入危機,曾兩次站在懸崖邊緣。
傳記作家沃爾森·艾薩克森在記錄這兩次危機時,將其歸因于馬斯克個人激進的行事風格。但除此之外,汽車工業(yè)的客觀商業(yè)邏輯,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特斯拉的第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危機,發(fā)生在首款車上市的前一年。這一年,特斯拉賬面資金幾乎耗盡,公司面臨破產,然而首款量產車甚至還沒有造好。
特斯拉首款車型Roadster的原型車,采用了英國高端跑車路特斯的車身,但馬斯克對后者的車身與底盤設計并不滿意。
為了讓這款車”驚艷世人“,他堅持要將車門擴大,并將門框底部降低3英寸,以方便用戶上下車,這意味著車身底盤必須要重新設計。頻繁修改的代價,是生產成本水漲船高,以及特斯拉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
Roadster的目標成本最早為5萬美元,但隨著馬斯克一次又一次的設計修改,到2006年11月,單車成本已膨脹到8.3萬美元,且無法按原計劃開工生產。雪上加霜的是,到2007年7月底,特斯拉面臨在幾周內耗盡現(xiàn)金的危機。
有汽車媒體專門開設“特斯拉死亡倒計時”的專欄來為公司的末日計時。
直到2008年年底,瀕臨破產的特斯拉才拿到一筆2000萬美元的融資,并隨后獲得了戴姆勒的投資和政府貸款,才勉強度過這場危機。
馬斯克激進的行事風格,險些讓成立5年、還未交付一款產品的特斯拉破產。而在Roadster危機的10年之后,特斯拉再一次走到懸崖邊緣。
第二次危機發(fā)生在特斯拉從高端電動車市場進入大眾市場的時間節(jié)點,也就是被人們熟知的“產能地獄”。
Model 3是特斯拉推出的首款面向大眾市場的車型,同時也是特斯拉經歷了多年虧損后,承擔公司扭虧為盈重任的一款車型。
在Model 3交付前夕,馬斯克激進地推進特斯拉工廠的自動化率,要求用機器人取代工人。他計算了公司的成本、管理費用和現(xiàn)金流,認為每周生產出5000輛Model 3,是特斯拉能夠活下去的必要條件。
但直到2017年年底,特斯拉也只能達成這一目標的一半。昂貴的自動化設備不僅沒有提高生產速度,還適得其反。
2017年Q3,馬斯克公開表示公司將經歷至少6個月的產能地獄。在Q3財報中,由于產能的拖累,特斯拉出現(xiàn)了史上最高的單季虧損,財報發(fā)出后,特斯拉市值在一個月內蒸發(fā)超過10%。
從2017年Q3到2018年Q2,身處“產能地獄”的特斯拉不斷刷新單季虧損紀錄。
為了解決產能問題,馬斯克一改前態(tài),開始著手拆除機器人、去自動化。Model 3的周產能在2018年5月前后達到了3500輛,兩個月后終于實現(xiàn)了周產5000輛的目標。馬斯克當時向所有特斯拉員工發(fā)送了一條信息,“我認為這標志著我們剛剛成為一家真正的車企”。
信奉“第一性原理”的馬斯克,總是會提出激進的、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推動特斯拉屢次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造奇跡,但也讓它數次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
暗流涌動
兩次從破產邊緣被拉回的特斯拉,如今在時隔6年后又一次站在一場危機面前。但與前兩次暴風驟雨般的危機不同,擺在馬斯克面前的第三次危機更像是一次“鈍刀子割肉”。
在特斯拉交出一份并不理想的Q1產銷報告后,Wedbush分析師Dan Ives評價稱,“雖然我們已經預計本季度交付量會很糟糕,但這個數據是一場難以解釋的災難?!?/p>
特斯拉給出的解釋是,今年Q1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工廠的Model 3煥新版的生產處于爬坡階段,以及柏林超級工廠縱火案造成的工廠停工,均影響了產量和交付量。
但即便不考慮上述偶發(fā)事件,特斯拉的交付量下滑也是“預料之中”的趨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特斯拉的現(xiàn)有車型太老了。
美林證券預測,到2025年,特斯拉的電動車市場份額將從目前的70%大幅降至11%,原因是它沒有足夠快地擴大產品組合,而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和造車新勢力正在完善產品陣容。在此情形下,特斯拉產品線單一的問題日益凸顯,目前熱銷的兩款車型Model 3和Model Y,分別于2016年和2019年發(fā)布。
標普全球旗下汽車研究機構S&P Global Mobility也在報告中提出,僅靠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特斯拉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份額預計到2025年將跌至20%以下。
而在另一重要市場中國,車型老舊也讓特斯拉日益失去競爭力,越來越多對標特斯拉的競爭對手涌現(xiàn),并且市場的增量空間正在收窄。
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預計,2024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銷量約為1100萬輛,同比增長22%,低于2023年的36.5%。
無論是車型老舊還是市場競爭加劇,對于現(xiàn)階段的特斯拉來說都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
4680電池的“產能地獄”拖慢了電動皮卡Cybertruck的量產進度,并且顯而易見的是,Cybertruck在短時間內很難幫助特斯拉改善增長乏力、利潤下降的問題,甚至會進一步影響特斯拉的盈利能力。
在2023年Q3的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承認開發(fā)Cybertruck是“自掘墳墓”,并表示它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才能貢獻正向現(xiàn)金流。
而解決特斯拉產品線老舊問題的另一款低價新車型,最快也要等到2025年下半年才能開始正常生產。
回看特斯拉的三次危機,無論是在燃油車統(tǒng)治的時代推出一款市場認可的電動車產品,還是在步入大眾市場時具備足夠高的生產效率,都是每一家車企必須接受的考驗。
如今擺在特斯拉面前的問題,是它成為一家成熟的商業(yè)公司之后,在一個增長紅利幾乎耗盡的市場中,如何繼續(xù)保持規(guī)模與利潤的增長。
它或許不像前兩次危機那么劇烈,卻注定更加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