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日本“白領金”史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日本“白領金”史

正是“白領金”這個逐漸消失的“舊詞”,最近又得到了日本全國范圍的關注。疫情之下,如何調節(jié)好公與私各種保障工具之間的矛盾,可能是日式福利國家所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問題。

圖片來源:圖蟲

撰文 | 《經濟觀察報·觀察家》 黃小秋

如果你在日本城市中心較大規(guī)模的車站前稍加留心的話,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一棟或幾棟特殊的大樓。它們雖然地處鬧市,但其一層到頂樓的表面都被雷同的“單色背景+店名”式的招牌覆蓋。這些建筑在日語里被稱作“白領金大樓”(サラ金ビル)。而所謂的“白領金”(サラ金)來自于日語里的“白領上班族”(和制英語salary-man)和“金融”(漢字)的復合,作為一種主要面向個人的小規(guī)模商業(yè)貸款,它有些類似中文語境里的“消費金融”。有意思的是,因為圍繞著“白領金”的負面印象以及它自身服務對象的多元化,近兩年來,日本社會也更傾向于用近似的漢字詞匯“消費者金融”來稱呼它??烧恰鞍最I金”這個逐漸消失的“舊詞”,卻在最近又得到了日本全國范圍的關注。

在去年年底公布的日本學術出版界最知名的“三得利文藝賞”中,東京大學副教授小島庸平憑借著《“白領金”的歷史》一書成為了“社會·風俗”類別的贏家。在著作中,小島不僅為我們詳細描繪了這一金融產業(yè)的歷史,更是靠著對它的分析進一步刻畫出了整個日本中產階級的誕生、成長以及困境。對于該書的介紹正是本文的核心內容。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說,不管把日本經濟的騰飛、泡沫和停滯視作是不可避免的規(guī)律,還是走錯方向的偏離,“白領金”的故事都擁有著超越日本在地的意涵。

金融與社會:宮部美雪的《火車》

在理論性地介紹“白領金”之前,從一個更為感性和直觀的角度來理解這種金融產品在日本的社會性存在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策略,而最符合這一目的的工具絕對要數(shù)推理作家宮部美雪發(fā)表于1992年的獲獎小說《火車》。 

熟悉宮部美雪的讀者會知道她的許多作品其實也不需要什么劇透。宮部的推理時常被冠以“社會派”的名號。相較于“本格派”對于犯罪手法和詭計的專注,她的著眼之處更在于一起案件背后的社會現(xiàn)象。也正因此,對于她的評價向來也分為兩派,被粉絲欣賞的“娓娓道來”在反對者那里大概只嫌啰嗦。

就比如文庫版的《火車》有著600多頁的厚度,但案件的最主要情節(jié)只要讀了前幾章就能猜個大概。故事的主人公本間俊介是一位普通的刑警。因為在一次任務中負傷停職的他被乏味的恢復性治療磨去了精氣神。一天他去世妻子的親戚栗坂和也突然找上門來。原來和也本來預定要和一位名叫關根彰子的女性結婚,但未婚妻在婚禮前卻突然失蹤。不想把丑事申張的他找到了許久沒聯(lián)系的遠親,而本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接受了這個任務。但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這位難覓蹤影的“關根彰子”其實并不是“關根彰子”。盡管她在日常生活中以彰子自稱并擁有各種可以證明身份的證件,但她的“本體”其實是另一位名為新城喬子的女性。喬子利用職務之便,得到了關于彰子的個人資料,并有條理地在除掉了本尊后取而代之。對這兩位被命運糾纏在一起的女性身世的探尋構成了《火車》最主要的部分。

如前所述,宮部的行文在某種程度上很像隔壁的大媽在和你拉家常??赏舱沁@些大媽,對于人世有著最犀利的洞見。金錢這一要素幾乎出現(xiàn)在《火車》里的每個角落。比如案件的當事人和也就是一名有前途的銀行職員,而假“彰子”在落荒而逃之前則在一家生產收銀機的公司上班。作為本文焦點的“白領金”更是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喬子天衣無縫的計劃露出馬腳的契機是她聽從了未婚夫的建議申請了一張信用卡。銀行通過查詢,卻發(fā)現(xiàn)真彰子在之前已經因為無法償還欠下的“白領金”而完成了個人破產的手續(xù)。再者,喬子本人之所以會走上犯罪這條道路則是因為父母在她還小的時候就貿然購買了房產。在貸款的重壓下,他們不得不從“白領金”開始一路滾雪球般下落到地下高利貸。為了逃脫討債的黑道,喬子才想到了成為她人這個方法。

在兩位女主身上,我們能發(fā)現(xiàn)許多值得玩味的對照。圍繞著“加害者”喬子的金錢可謂是“近代的”。一方面她的負債來自于“繼承”這種傳統(tǒng)社會關系,另一方面,她們一家對于價值的追求也主要停留在房產和生活費之類具體的“使用價值”之上。相比之下,“受害者”真彰子的金錢觀則更為“現(xiàn)代”。出生卑微的她之所以會開始利用“白領金”,全在于想要擁有并不屬于她的都會生活方式。最終落入消費主義泥沼的她,糾結在貨幣的“交換價值”層面無法脫身。但在故事的結尾,兩位女性又同樣失去了對于自己最“原始”的身體和身份的控制:在被迫“賣身”還債的喬子的殘忍罪行下,彰子的肉身徹底消失。

宮部美雪《火車》的文庫版封面。該作品后來在日本和韓國等地數(shù)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也側面證明了“白領金”問題的普遍性。

作為專業(yè)作家的宮部美雪,通過《火車》想要告訴讀者的當然不只是獵奇的坊間閑話。她借助在故事中登場的債務律師之口,進行了略顯冗長的對于消費者金融的探討。律師指出,人們本能式的反應大概都是怪當事人自己沒有控制力才會陷入多重債務,但其實在個人的金融失控背后,同樣有著難以回避的社會要素。文中舉例道:針對酒駕的司機,法律會有吊銷駕照等懲罰,但是對于一張信用卡已經刷爆的個人,為什么沒有公權力去阻止他再申請別家的卡來“拆西墻補東墻”呢?其次,在當下,料理甚至化妝都因為其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被列入不少日本中學的必修科目,那為什么對正確消費觀的培養(yǎng)不在教學大綱內呢?故事中的喬子一家,正是在不知道可以利用破產制度來減免債務的情況下才一步步走向了無法回頭的道路。如果說現(xiàn)代社會是靠著貨幣的中介性連接在一起的話,那么要解決因為過度債務而產生的問題也一定需要社會全體的努力。也許這才是宮部美雪通過這個令人唏噓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作為“信用技術”的“白領金”

在小島之前并不存在對于“白領金”的系統(tǒng)性研究,有的也是只是針對幾家業(yè)界巨頭社史的簡單概說。而這可謂是《“白領金”的歷史》一書首要的意義。在此之上,著者更大的貢獻在于他和宮部美雪的小說一樣始終把金融放到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考察。

《“白領金”的歷史》封面。其書腰上的照片就是仍在日本可見的“白領金大樓”。順帶一提,不同的金融公司之所以會聚集在同一棟樓的一個原因是,只要有一家入駐,其他行業(yè)的店鋪就會不想租借,從而同類企業(yè)就實現(xiàn)了群居。但是這種另類的“規(guī)模效應”也被批評是在間接地鼓勵消費者往返不同店鋪并陷入“多重債務”的困境。近兩年來,因為行業(yè)協(xié)會的自發(fā)規(guī)制,類似的大樓也開始減少。

小島開宗明義提出現(xiàn)代“白領金”的原型并不來自于金融機構的放款,而開始于熟人之間的借貸。這種借貸從日本現(xiàn)代化的“起點”明治維新就已經開始,而它又特別盛行于都市底層的貧民窟之中。作者根據(jù)歷史記錄指出彼時已經出現(xiàn)了利息超過400%的“超高利貸”,但即使這樣,客源仍然絡繹不絕。和一般的設想不同,貧民同樣有著廣泛的資本活動,但他們又不像其他階級那樣享有豐富的資金途徑。貧民熟人之間的借貸不管如何活躍,其范圍總是有限。對于借貸金融的發(fā)展來說,擁有固定收入的上班族,即“白領”,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在日本,城市化和月薪族的大規(guī)模成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左右開始加速。當時的大眾媒體常戲謔地稱城里的白領們?yōu)椤把蠓毭瘛薄R驗樗麄冸m然外表上過著光鮮的“開化生活”,但其中的許多人不得不掙扎在低水平的收入和高水平的支出之間。而可以幫助他們應對“一時之需”的貸款也就順勢誕生。

1929年,日本晝夜銀行推出了被視為最早“白領金”的借貸業(yè)務。和今天的“消費者金融”相比,這一服務最大的特點在于它對客戶的高要求:申請借貸的客戶需要是年滿25歲、居住在東京及近郊的已婚男性;他還必須在政府部門或者相當?shù)臋C構連續(xù)工作滿兩年以上;最后不可少的是,兩位以上的親戚或上司作為擔保人??紤]到這一業(yè)務的試驗性,如此嚴苛的要求也并不令人意外。而作者進一步指出,在這個初期例子中出現(xiàn)的信用風險及對其的科學規(guī)避其實是后來“白領金”行業(yè)的原型問題。具體來說,在每一次的交易中,銀行和客戶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對稱”,因為申請人往往享有對自己信息的披露選擇權。進而,如何識別來自申請者的危險信號就成為了金融機構所面對的最大難題。前文提到的對職業(yè)和擔保人的要求則是最原始的應對措施之一。

在一切資源都被國家掌握的戰(zhàn)時,誕生不久的“白領金”也轉瞬熄火。它再一次取得發(fā)展的機會要等到日本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經濟高速發(fā)展期。相較于保守的大銀行,此時的金融創(chuàng)新更多來自于民間的力量。小島認為,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由森田國七等人創(chuàng)建的“團地金融”。

團地是現(xiàn)代日本的一種大規(guī)模公共住宅。和今天的政策性住宅總與廉價的形象綁定不同,戰(zhàn)后初期的團地因為整齊的規(guī)劃和先進的設計引領著當時日本的風潮,而其中的住客也都是有著體面工作的中產階級。森田等人參考了部分家電商已經開始的分期購買方案,喊出了自己公司提供的是“金錢”這一商品的分期付款。除此之外,他們又借用了餐飲界的創(chuàng)新,提出只要顧客打一個電話就能立刻把借款這一“外賣”送貨到家的戰(zhàn)略。

“團地金融”最大的亮點還在于它們對申請者的條件要求非常簡單。不少情況下,只要業(yè)務員去顧客家登門拜訪一次,就可以立刻進行簽約。小島敏銳地指出,這之所以可能,正是因為業(yè)界找到了規(guī)避“信用風險”的好方法。團地在白領階級中擁有高人氣,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早期居住者都需要通過高倍率的抽簽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租借或購買手續(xù)。而申請抽簽的人又需要滿足包括收入在內的硬性規(guī)定,有的團地甚至要求家庭中丈夫的收入需要是月租的五倍以上。換句話說,團地管理方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為金融業(yè)者完成了對于客戶的篩選流程,這大大降低了后者的審查成本。

此后,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戶,金融業(yè)界逐漸走出團地。但白領階級作為典型的客戶形象也讓“白領金”這個名字扎下了根。1967年開始的日本金融自由化更是把行業(yè)所剩下的約束逐一打破,包括允許外資進入等措施都助力“白領金”成為了民眾日常經濟活動中常見的一個選項。

但失去了職業(yè)或者團地這層“天然過濾”后,“白領金”業(yè)者在面對成千上萬的顧客時就不得不去尋找新的篩選技術。1972年,在業(yè)界領軍公司的牽頭下,“信用情報機關”成立。在經歷了幾次分裂和重組后,“全國信用情報中心聯(lián)合會”終于在1980年代誕生。只要通過這個組織,任何機構都可以獲得共享的申請者信息。也就是說只需幾秒的時間,窗口業(yè)務員就可以得知眼前的客戶是不是在貸款“黑名單”上。由此,借出和借入兩方信息的不對稱又一次被大大縮小。與此同時,小島在書中還指出了金融業(yè)界另一種更為負面的風險規(guī)避術:“信用生命保險”。加入這一保險的客戶,在遭受意外失去還款能力之后,會由保險公司代替他們進行清算,但這一措施一旦本末倒置其嚴重的后果也不難想見。

隨著“白領金”行業(yè)競爭的加劇,各大公司逐漸形成了推廣/簽約與債務清算兩種分離的業(yè)務。前者充滿笑容迎接每一位申請者,而后者則利用包括暴力在內的一切手段來威脅沒有及時還債的客戶。久而久之,一種逼迫客戶自己結束生命從而利用保險來買單的氛圍開始充斥業(yè)界。在大眾媒體廣泛的報道之后,“白領金”也逐漸成為了一個被社會主流所擯棄的存在。根據(jù)小島引用的一份金融廳調查,在“白領金”幾大公司的客戶群中,自殺一度占到了所有死亡原因的四分之一。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白領金”受害者協(xié)會在日本各地陸續(xù)成立。當事人及其家屬開始了對于過高的利息以及過度的追債行為的申訴。在全社會的壓力之下,日本國會終于在1983年4月通過了“貸金業(yè)規(guī)制法”,將“白領金”的利息上限從109.5%強制降低到了40%。此后又經過了2003年和2006年的兩次修改,如今以“白領金”為代表的消費者金融最高的利息只能是20%。

經歷了這些限制以及日本經濟本身的長期低成長,如今規(guī)范了許多的“白領金”行業(yè)基本被幾家大公司壟斷,而它們的背后通常又有大型銀行進行支撐。作為一個掌握了客戶日常資金明細的機構,銀行顯然能更有效率的選擇“安全”的客戶。此處,“信用技術”的邏輯仍然頑強的存在。 

面向年輕群體的教育普及活動近兩年也逐漸增加。圖為日本全國銀行協(xié)會關于“理性”使用借款的宣傳海報。信用卡貸款(card loan)被諧音成“card lion”后加入了關于“病貓”和“紙獅子”的對照,可謂非常日式的思維。無獨有偶,在《火車》中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假借動物的寓言:所有的蛇類都在為了生活努力脫皮前行。但其中的一部分蛇卻產生了厭倦,想要長出腿。于是另一些蛇雖然明知這不可能,卻想出了辦法向他們兜售畫有腿的鏡子。在后者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前者卻深陷自己的假象中再無法自拔。(圖像來自協(xié)會官網(wǎng))

金融的理性之外:性別和疫情

《火車》全作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登場的各種女性角色??恐鴭故斓墓P法,宮部美雪把從兩位女主到類似房東、發(fā)型師等路人角色都進行了非常立體的描繪。在“白領金”的歷史中顯現(xiàn)出的性別要素,也是小島教授格外關注的地方。男女的社會性別規(guī)定,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消費者們本應是只考慮量化利弊的“純理性”行為。

比如最早提到的作為“白領金”源頭的貧民窟借貸。作者指出,借主對于“熟人”的定義其實非常寬泛,事實上,即使是只有幾面之緣的朋友,只要對方懇求,他們基本都愿意出借。這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就是貧民文化對“男性氣質”的界定,對于再有能力也很難提升社會地位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們”來說,通過對他人的施舍和由此累計的人情就能在有限的范圍內讓他們上升到類似于“大哥大”的理想地位。

而在“團地金融”這里,小島指出,最開始的借款人幾乎都是全職主婦。她們借貸的理由大多是為了整個家庭的日常生計。主婦們往往十分小心,試圖瞞過好奇的鄰居,甚至是自己的丈夫,因為無法維持家計平衡對于她們的聲譽來說是致命的。由此,她們即使是多做幾份臨工也會努力在第一時間就按時還貸??梢哉f,團地里的社會性別規(guī)范在本來的居住條件之上又給從業(yè)者們多加了一層保證。

與之相對,男性住戶們自1970年代起也大規(guī)模地申請“白領金”,但是他們在借貸上卻少了幾分罪惡感。他們借的錢大多被用在和上司及同事的應酬之上。雖然相比于家計而言,這是一種額外的“浪費”,但男性卻可以借著“職場人情”這一無法反駁的理由心安理得地透支未來??赏瑫r,這些男性也會成為傳統(tǒng)性別規(guī)范的犧牲者。接續(xù)上文提到的自殺問題,小島談到在上世紀的業(yè)界針對男顧客有一種叫做“第13個月的自殺”的現(xiàn)象。因為大部分的信用生命保險規(guī)定,在投保開始的一年之內,要是被保人出事,合約就不能生效。所以許多“一家之主”會選擇在簽約后的一年零一個月這個節(jié)點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以保護妻子和孩子們的“萬全”。

1982年,日本通過了《男女雇傭機會均等法》,這至少在法理層面鼓勵了更多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日本的全職主婦比率也從1960年的70.5%降低到了1990年的47.1%。小島提醒我們,也正是在這一時空背景下,“白領金”一詞慢慢被“消費者金融”所取代。因為原本的“白領上班族”實際有著限定的性別色彩(salary-“man”),而包括“女白領”(OL,即officelady其實也是和制英語)在內的各類新消費群體才是此時融資業(yè)績的最新成長點。一個有意思的側面例證是,今天的日本人說起“消費者金融”時往往會想到在路上派發(fā)的印有廣告信息的免費紙巾。而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內,這些廣告則是被印在火柴盒上分發(fā)給剛從居酒屋出來的男性上班族。

除此之外,意想不到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突襲了金融業(yè)界。就這兩年的實際效果來看,疫情的影響似乎并不存在定數(shù)。比如,在剛開始的幾個月里,傳統(tǒng)的消費者金融公司業(yè)績都受到不小的沖擊。但通信公司Line推出的可用App簡單完成申請的新版“白領金”卻意外實現(xiàn)了快速增長。除了通過一部智能機就可以在數(shù)分鐘內拿到錢這個特點之外,每個用戶能夠申請到的額度也和他在App上的好友數(shù)量、消費習慣等因素掛鉤。這些“大數(shù)據(jù)”又何嘗不是上文提到的“信用技術”的最新升級呢?另一方面,生活的困苦對于兩性顯然也有著不同的影響。在過去兩年,日本女性遠超男性的自殺增長率已經被許多媒體報道,而選擇活下去的負債女性有不少選擇投入到“風俗業(yè)”中去的事實也讓人感慨寫于30年前的《火車》似乎還沒有過時。

小島庸平在著作得獎后接受的各類采訪中不時提醒著我們,疫情所暴露出的消費者金融更為本質的問題。在今天的日本,各類貸款商品實際上已經處在“零審核”的狀態(tài)之中。這意味著它們其實也是“社會安全網(wǎng)”事實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媒體曾報道過,有民眾在申請煩碎的國家疫情補助時,被工作人員諷刺道“干嘛不去用白領金呢”?如何調節(jié)好公與私各種保障工具之間的矛盾可能是日式福利國家所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問題。

來源:經濟觀察報觀察家

原標題:日本“白領金”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日本“白領金”史

正是“白領金”這個逐漸消失的“舊詞”,最近又得到了日本全國范圍的關注。疫情之下,如何調節(jié)好公與私各種保障工具之間的矛盾,可能是日式福利國家所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問題。

圖片來源:圖蟲

撰文 | 《經濟觀察報·觀察家》 黃小秋

如果你在日本城市中心較大規(guī)模的車站前稍加留心的話,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一棟或幾棟特殊的大樓。它們雖然地處鬧市,但其一層到頂樓的表面都被雷同的“單色背景+店名”式的招牌覆蓋。這些建筑在日語里被稱作“白領金大樓”(サラ金ビル)。而所謂的“白領金”(サラ金)來自于日語里的“白領上班族”(和制英語salary-man)和“金融”(漢字)的復合,作為一種主要面向個人的小規(guī)模商業(yè)貸款,它有些類似中文語境里的“消費金融”。有意思的是,因為圍繞著“白領金”的負面印象以及它自身服務對象的多元化,近兩年來,日本社會也更傾向于用近似的漢字詞匯“消費者金融”來稱呼它??烧恰鞍最I金”這個逐漸消失的“舊詞”,卻在最近又得到了日本全國范圍的關注。

在去年年底公布的日本學術出版界最知名的“三得利文藝賞”中,東京大學副教授小島庸平憑借著《“白領金”的歷史》一書成為了“社會·風俗”類別的贏家。在著作中,小島不僅為我們詳細描繪了這一金融產業(yè)的歷史,更是靠著對它的分析進一步刻畫出了整個日本中產階級的誕生、成長以及困境。對于該書的介紹正是本文的核心內容。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說,不管把日本經濟的騰飛、泡沫和停滯視作是不可避免的規(guī)律,還是走錯方向的偏離,“白領金”的故事都擁有著超越日本在地的意涵。

金融與社會:宮部美雪的《火車》

在理論性地介紹“白領金”之前,從一個更為感性和直觀的角度來理解這種金融產品在日本的社會性存在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策略,而最符合這一目的的工具絕對要數(shù)推理作家宮部美雪發(fā)表于1992年的獲獎小說《火車》。 

熟悉宮部美雪的讀者會知道她的許多作品其實也不需要什么劇透。宮部的推理時常被冠以“社會派”的名號。相較于“本格派”對于犯罪手法和詭計的專注,她的著眼之處更在于一起案件背后的社會現(xiàn)象。也正因此,對于她的評價向來也分為兩派,被粉絲欣賞的“娓娓道來”在反對者那里大概只嫌啰嗦。

就比如文庫版的《火車》有著600多頁的厚度,但案件的最主要情節(jié)只要讀了前幾章就能猜個大概。故事的主人公本間俊介是一位普通的刑警。因為在一次任務中負傷停職的他被乏味的恢復性治療磨去了精氣神。一天他去世妻子的親戚栗坂和也突然找上門來。原來和也本來預定要和一位名叫關根彰子的女性結婚,但未婚妻在婚禮前卻突然失蹤。不想把丑事申張的他找到了許久沒聯(lián)系的遠親,而本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接受了這個任務。但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這位難覓蹤影的“關根彰子”其實并不是“關根彰子”。盡管她在日常生活中以彰子自稱并擁有各種可以證明身份的證件,但她的“本體”其實是另一位名為新城喬子的女性。喬子利用職務之便,得到了關于彰子的個人資料,并有條理地在除掉了本尊后取而代之。對這兩位被命運糾纏在一起的女性身世的探尋構成了《火車》最主要的部分。

如前所述,宮部的行文在某種程度上很像隔壁的大媽在和你拉家常??赏舱沁@些大媽,對于人世有著最犀利的洞見。金錢這一要素幾乎出現(xiàn)在《火車》里的每個角落。比如案件的當事人和也就是一名有前途的銀行職員,而假“彰子”在落荒而逃之前則在一家生產收銀機的公司上班。作為本文焦點的“白領金”更是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喬子天衣無縫的計劃露出馬腳的契機是她聽從了未婚夫的建議申請了一張信用卡。銀行通過查詢,卻發(fā)現(xiàn)真彰子在之前已經因為無法償還欠下的“白領金”而完成了個人破產的手續(xù)。再者,喬子本人之所以會走上犯罪這條道路則是因為父母在她還小的時候就貿然購買了房產。在貸款的重壓下,他們不得不從“白領金”開始一路滾雪球般下落到地下高利貸。為了逃脫討債的黑道,喬子才想到了成為她人這個方法。

在兩位女主身上,我們能發(fā)現(xiàn)許多值得玩味的對照。圍繞著“加害者”喬子的金錢可謂是“近代的”。一方面她的負債來自于“繼承”這種傳統(tǒng)社會關系,另一方面,她們一家對于價值的追求也主要停留在房產和生活費之類具體的“使用價值”之上。相比之下,“受害者”真彰子的金錢觀則更為“現(xiàn)代”。出生卑微的她之所以會開始利用“白領金”,全在于想要擁有并不屬于她的都會生活方式。最終落入消費主義泥沼的她,糾結在貨幣的“交換價值”層面無法脫身。但在故事的結尾,兩位女性又同樣失去了對于自己最“原始”的身體和身份的控制:在被迫“賣身”還債的喬子的殘忍罪行下,彰子的肉身徹底消失。

宮部美雪《火車》的文庫版封面。該作品后來在日本和韓國等地數(shù)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也側面證明了“白領金”問題的普遍性。

作為專業(yè)作家的宮部美雪,通過《火車》想要告訴讀者的當然不只是獵奇的坊間閑話。她借助在故事中登場的債務律師之口,進行了略顯冗長的對于消費者金融的探討。律師指出,人們本能式的反應大概都是怪當事人自己沒有控制力才會陷入多重債務,但其實在個人的金融失控背后,同樣有著難以回避的社會要素。文中舉例道:針對酒駕的司機,法律會有吊銷駕照等懲罰,但是對于一張信用卡已經刷爆的個人,為什么沒有公權力去阻止他再申請別家的卡來“拆西墻補東墻”呢?其次,在當下,料理甚至化妝都因為其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被列入不少日本中學的必修科目,那為什么對正確消費觀的培養(yǎng)不在教學大綱內呢?故事中的喬子一家,正是在不知道可以利用破產制度來減免債務的情況下才一步步走向了無法回頭的道路。如果說現(xiàn)代社會是靠著貨幣的中介性連接在一起的話,那么要解決因為過度債務而產生的問題也一定需要社會全體的努力。也許這才是宮部美雪通過這個令人唏噓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作為“信用技術”的“白領金”

在小島之前并不存在對于“白領金”的系統(tǒng)性研究,有的也是只是針對幾家業(yè)界巨頭社史的簡單概說。而這可謂是《“白領金”的歷史》一書首要的意義。在此之上,著者更大的貢獻在于他和宮部美雪的小說一樣始終把金融放到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考察。

《“白領金”的歷史》封面。其書腰上的照片就是仍在日本可見的“白領金大樓”。順帶一提,不同的金融公司之所以會聚集在同一棟樓的一個原因是,只要有一家入駐,其他行業(yè)的店鋪就會不想租借,從而同類企業(yè)就實現(xiàn)了群居。但是這種另類的“規(guī)模效應”也被批評是在間接地鼓勵消費者往返不同店鋪并陷入“多重債務”的困境。近兩年來,因為行業(yè)協(xié)會的自發(fā)規(guī)制,類似的大樓也開始減少。

小島開宗明義提出現(xiàn)代“白領金”的原型并不來自于金融機構的放款,而開始于熟人之間的借貸。這種借貸從日本現(xiàn)代化的“起點”明治維新就已經開始,而它又特別盛行于都市底層的貧民窟之中。作者根據(jù)歷史記錄指出彼時已經出現(xiàn)了利息超過400%的“超高利貸”,但即使這樣,客源仍然絡繹不絕。和一般的設想不同,貧民同樣有著廣泛的資本活動,但他們又不像其他階級那樣享有豐富的資金途徑。貧民熟人之間的借貸不管如何活躍,其范圍總是有限。對于借貸金融的發(fā)展來說,擁有固定收入的上班族,即“白領”,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在日本,城市化和月薪族的大規(guī)模成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左右開始加速。當時的大眾媒體常戲謔地稱城里的白領們?yōu)椤把蠓毭瘛?。因為他們雖然外表上過著光鮮的“開化生活”,但其中的許多人不得不掙扎在低水平的收入和高水平的支出之間。而可以幫助他們應對“一時之需”的貸款也就順勢誕生。

1929年,日本晝夜銀行推出了被視為最早“白領金”的借貸業(yè)務。和今天的“消費者金融”相比,這一服務最大的特點在于它對客戶的高要求:申請借貸的客戶需要是年滿25歲、居住在東京及近郊的已婚男性;他還必須在政府部門或者相當?shù)臋C構連續(xù)工作滿兩年以上;最后不可少的是,兩位以上的親戚或上司作為擔保人??紤]到這一業(yè)務的試驗性,如此嚴苛的要求也并不令人意外。而作者進一步指出,在這個初期例子中出現(xiàn)的信用風險及對其的科學規(guī)避其實是后來“白領金”行業(yè)的原型問題。具體來說,在每一次的交易中,銀行和客戶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對稱”,因為申請人往往享有對自己信息的披露選擇權。進而,如何識別來自申請者的危險信號就成為了金融機構所面對的最大難題。前文提到的對職業(yè)和擔保人的要求則是最原始的應對措施之一。

在一切資源都被國家掌握的戰(zhàn)時,誕生不久的“白領金”也轉瞬熄火。它再一次取得發(fā)展的機會要等到日本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經濟高速發(fā)展期。相較于保守的大銀行,此時的金融創(chuàng)新更多來自于民間的力量。小島認為,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由森田國七等人創(chuàng)建的“團地金融”。

團地是現(xiàn)代日本的一種大規(guī)模公共住宅。和今天的政策性住宅總與廉價的形象綁定不同,戰(zhàn)后初期的團地因為整齊的規(guī)劃和先進的設計引領著當時日本的風潮,而其中的住客也都是有著體面工作的中產階級。森田等人參考了部分家電商已經開始的分期購買方案,喊出了自己公司提供的是“金錢”這一商品的分期付款。除此之外,他們又借用了餐飲界的創(chuàng)新,提出只要顧客打一個電話就能立刻把借款這一“外賣”送貨到家的戰(zhàn)略。

“團地金融”最大的亮點還在于它們對申請者的條件要求非常簡單。不少情況下,只要業(yè)務員去顧客家登門拜訪一次,就可以立刻進行簽約。小島敏銳地指出,這之所以可能,正是因為業(yè)界找到了規(guī)避“信用風險”的好方法。團地在白領階級中擁有高人氣,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早期居住者都需要通過高倍率的抽簽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租借或購買手續(xù)。而申請抽簽的人又需要滿足包括收入在內的硬性規(guī)定,有的團地甚至要求家庭中丈夫的收入需要是月租的五倍以上。換句話說,團地管理方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為金融業(yè)者完成了對于客戶的篩選流程,這大大降低了后者的審查成本。

此后,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戶,金融業(yè)界逐漸走出團地。但白領階級作為典型的客戶形象也讓“白領金”這個名字扎下了根。1967年開始的日本金融自由化更是把行業(yè)所剩下的約束逐一打破,包括允許外資進入等措施都助力“白領金”成為了民眾日常經濟活動中常見的一個選項。

但失去了職業(yè)或者團地這層“天然過濾”后,“白領金”業(yè)者在面對成千上萬的顧客時就不得不去尋找新的篩選技術。1972年,在業(yè)界領軍公司的牽頭下,“信用情報機關”成立。在經歷了幾次分裂和重組后,“全國信用情報中心聯(lián)合會”終于在1980年代誕生。只要通過這個組織,任何機構都可以獲得共享的申請者信息。也就是說只需幾秒的時間,窗口業(yè)務員就可以得知眼前的客戶是不是在貸款“黑名單”上。由此,借出和借入兩方信息的不對稱又一次被大大縮小。與此同時,小島在書中還指出了金融業(yè)界另一種更為負面的風險規(guī)避術:“信用生命保險”。加入這一保險的客戶,在遭受意外失去還款能力之后,會由保險公司代替他們進行清算,但這一措施一旦本末倒置其嚴重的后果也不難想見。

隨著“白領金”行業(yè)競爭的加劇,各大公司逐漸形成了推廣/簽約與債務清算兩種分離的業(yè)務。前者充滿笑容迎接每一位申請者,而后者則利用包括暴力在內的一切手段來威脅沒有及時還債的客戶。久而久之,一種逼迫客戶自己結束生命從而利用保險來買單的氛圍開始充斥業(yè)界。在大眾媒體廣泛的報道之后,“白領金”也逐漸成為了一個被社會主流所擯棄的存在。根據(jù)小島引用的一份金融廳調查,在“白領金”幾大公司的客戶群中,自殺一度占到了所有死亡原因的四分之一。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白領金”受害者協(xié)會在日本各地陸續(xù)成立。當事人及其家屬開始了對于過高的利息以及過度的追債行為的申訴。在全社會的壓力之下,日本國會終于在1983年4月通過了“貸金業(yè)規(guī)制法”,將“白領金”的利息上限從109.5%強制降低到了40%。此后又經過了2003年和2006年的兩次修改,如今以“白領金”為代表的消費者金融最高的利息只能是20%。

經歷了這些限制以及日本經濟本身的長期低成長,如今規(guī)范了許多的“白領金”行業(yè)基本被幾家大公司壟斷,而它們的背后通常又有大型銀行進行支撐。作為一個掌握了客戶日常資金明細的機構,銀行顯然能更有效率的選擇“安全”的客戶。此處,“信用技術”的邏輯仍然頑強的存在。 

面向年輕群體的教育普及活動近兩年也逐漸增加。圖為日本全國銀行協(xié)會關于“理性”使用借款的宣傳海報。信用卡貸款(card loan)被諧音成“card lion”后加入了關于“病貓”和“紙獅子”的對照,可謂非常日式的思維。無獨有偶,在《火車》中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假借動物的寓言:所有的蛇類都在為了生活努力脫皮前行。但其中的一部分蛇卻產生了厭倦,想要長出腿。于是另一些蛇雖然明知這不可能,卻想出了辦法向他們兜售畫有腿的鏡子。在后者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前者卻深陷自己的假象中再無法自拔。(圖像來自協(xié)會官網(wǎng))

金融的理性之外:性別和疫情

《火車》全作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登場的各種女性角色。靠著嫻熟的筆法,宮部美雪把從兩位女主到類似房東、發(fā)型師等路人角色都進行了非常立體的描繪。在“白領金”的歷史中顯現(xiàn)出的性別要素,也是小島教授格外關注的地方。男女的社會性別規(guī)定,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消費者們本應是只考慮量化利弊的“純理性”行為。

比如最早提到的作為“白領金”源頭的貧民窟借貸。作者指出,借主對于“熟人”的定義其實非常寬泛,事實上,即使是只有幾面之緣的朋友,只要對方懇求,他們基本都愿意出借。這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就是貧民文化對“男性氣質”的界定,對于再有能力也很難提升社會地位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們”來說,通過對他人的施舍和由此累計的人情就能在有限的范圍內讓他們上升到類似于“大哥大”的理想地位。

而在“團地金融”這里,小島指出,最開始的借款人幾乎都是全職主婦。她們借貸的理由大多是為了整個家庭的日常生計。主婦們往往十分小心,試圖瞞過好奇的鄰居,甚至是自己的丈夫,因為無法維持家計平衡對于她們的聲譽來說是致命的。由此,她們即使是多做幾份臨工也會努力在第一時間就按時還貸??梢哉f,團地里的社會性別規(guī)范在本來的居住條件之上又給從業(yè)者們多加了一層保證。

與之相對,男性住戶們自1970年代起也大規(guī)模地申請“白領金”,但是他們在借貸上卻少了幾分罪惡感。他們借的錢大多被用在和上司及同事的應酬之上。雖然相比于家計而言,這是一種額外的“浪費”,但男性卻可以借著“職場人情”這一無法反駁的理由心安理得地透支未來。可同時,這些男性也會成為傳統(tǒng)性別規(guī)范的犧牲者。接續(xù)上文提到的自殺問題,小島談到在上世紀的業(yè)界針對男顧客有一種叫做“第13個月的自殺”的現(xiàn)象。因為大部分的信用生命保險規(guī)定,在投保開始的一年之內,要是被保人出事,合約就不能生效。所以許多“一家之主”會選擇在簽約后的一年零一個月這個節(jié)點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以保護妻子和孩子們的“萬全”。

1982年,日本通過了《男女雇傭機會均等法》,這至少在法理層面鼓勵了更多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日本的全職主婦比率也從1960年的70.5%降低到了1990年的47.1%。小島提醒我們,也正是在這一時空背景下,“白領金”一詞慢慢被“消費者金融”所取代。因為原本的“白領上班族”實際有著限定的性別色彩(salary-“man”),而包括“女白領”(OL,即officelady其實也是和制英語)在內的各類新消費群體才是此時融資業(yè)績的最新成長點。一個有意思的側面例證是,今天的日本人說起“消費者金融”時往往會想到在路上派發(fā)的印有廣告信息的免費紙巾。而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內,這些廣告則是被印在火柴盒上分發(fā)給剛從居酒屋出來的男性上班族。

除此之外,意想不到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突襲了金融業(yè)界。就這兩年的實際效果來看,疫情的影響似乎并不存在定數(shù)。比如,在剛開始的幾個月里,傳統(tǒng)的消費者金融公司業(yè)績都受到不小的沖擊。但通信公司Line推出的可用App簡單完成申請的新版“白領金”卻意外實現(xiàn)了快速增長。除了通過一部智能機就可以在數(shù)分鐘內拿到錢這個特點之外,每個用戶能夠申請到的額度也和他在App上的好友數(shù)量、消費習慣等因素掛鉤。這些“大數(shù)據(jù)”又何嘗不是上文提到的“信用技術”的最新升級呢?另一方面,生活的困苦對于兩性顯然也有著不同的影響。在過去兩年,日本女性遠超男性的自殺增長率已經被許多媒體報道,而選擇活下去的負債女性有不少選擇投入到“風俗業(yè)”中去的事實也讓人感慨寫于30年前的《火車》似乎還沒有過時。

小島庸平在著作得獎后接受的各類采訪中不時提醒著我們,疫情所暴露出的消費者金融更為本質的問題。在今天的日本,各類貸款商品實際上已經處在“零審核”的狀態(tài)之中。這意味著它們其實也是“社會安全網(wǎng)”事實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媒體曾報道過,有民眾在申請煩碎的國家疫情補助時,被工作人員諷刺道“干嘛不去用白領金呢”?如何調節(jié)好公與私各種保障工具之間的矛盾可能是日式福利國家所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問題。

來源:經濟觀察報觀察家

原標題:日本“白領金”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