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魯青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今年是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誕生30周年,以電影為紐帶,以金爵獎為原點,上影節(jié)不斷深化各地區(qū)、各名族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和互鑒。在本屆電影節(jié)入圍金爵獎主競賽、亞洲新人、紀錄片、動畫片、短片五個單元的53部作品當中,世界首映達36部,國際首映達12部,5部為亞洲首映。界面文化記者第一時間為讀者帶來部分首映影片的介紹及影評。
山田洋次拍過很多母親的故事:《母親》刻畫了丈夫二戰(zhàn)遇害之后獨自撫養(yǎng)女兒們長大的母親,《如果與母親一起生活后》則講述了母親伸子和兒子浩二在戰(zhàn)后的亡靈溝通。戰(zhàn)爭、獨居老人、主婦等日本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常常出現(xiàn)在他的影像表達中。
這次,91歲的山田洋次帶著第90部電影《你好,媽媽》來到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該片是他繼《母親》《如果與母親一起生活后》之后的“母親三部曲”收官之作,也是入圍主競賽單元的獲獎熱門作品。
這則母親故事由兩條線交織構(gòu)成。一條線是作為大公司人事部長的兒子正經(jīng)歷職場煎熬與破碎婚姻,此時女兒又離家出走,父女關(guān)系十分緊張;另一邊,78歲的吉永小百合扮演的母親正活力滿滿地投入流浪漢救助公益組織,如少女般陷入了愛情煩惱中。
實際上,《你好,媽媽》這個故事被日本觀眾熟知已久,它改編自永井愛的同名戲劇,曾于2001年和2004年在東京新國立劇場上演,2007年拍成NHK周六電視劇。
“我想把鏡頭對準隅田川沿岸的老城區(qū),整齊排列的老舊房屋盡頭,樹和天空一樣高高聳立。我也想用刀一筆一劃刻在銀幕上,細致地描繪、拍攝出這個具有江戶時代感的古老街區(qū)里生活著的人們,那些把這里當成故鄉(xiāng)來來往往的男女老少的人生,以及他們活著的喜悅與哀愁?!痹陔娪?/span>開機時的導演札記中,山田洋次如此寫道。《你好,媽媽》的大部分場景拍攝于東京隅田川沿岸的老城區(qū),母親的房子便位于這個區(qū)域,整部電影散發(fā)著濃濃的東京古樸風情。
影片無時不在呈現(xiàn)脫離家庭的個體困境,不計人情的辦公室展示著冰冷的資本世界,和妻子分居的男主只有掃地機器人陪伴,年老的獨身流浪漢露宿街頭。另一方面,故事著力描繪了以母親為中心的家庭溫情,母親的家不僅安慰了職場不順的兒子、不被父母理解的孫女,也召喚他們重新建立了緊密的親情紐帶。母親家如溫暖的烏托邦:孫女從冷漠的公寓離家出走搬到奶奶家住,因為這里的老房子不需要關(guān)門,鄰里遇到會互相點頭問候;男主角在失意時回到母親家,友情和職業(yè)危機的最終解決也得益于從母親家中獲得的感悟。
從片中觀眾不難看出,不少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都指向了家庭:年老的流浪漢堅信 “我也是有志氣的,不需要政府照顧”,唯一的悲傷流露是向神父感嘆沒有“女人”或“家庭”,獨身的他果然最后快要病死街頭,宗教與社區(qū)救濟始終無法軟化他的內(nèi)心。
但問題在于,我們還缺少一個描繪家庭烏托邦的故事嗎?從故事情節(jié)上來說,這樣的藝術(shù)想象略顯保守,家庭的溫情脈脈主要局限于以血親為核心的代際家庭,并使其與冷漠的資本世界二元對峙,掩蓋了福利缺位的社會現(xiàn)實。
同是家庭題材,五年前的電影《小偷家族》探索了非親緣關(guān)系的社會連接可能性,而影響山田洋次的小津安二郎,在百年前的作品里則細微勾勒了父與女、夫與妻間的情感流動。但《你好,媽媽》對細膩的情感捕捉并不見長,敘事也并未跳出一個20年前的家庭劇的局限。
最后,在煙花盛開的大團圓結(jié)局中,三代人達成了親情和解。這是在一遍遍重復印證“家是最后的港灣”嗎,還是說在影片刻畫的困境之中——“靠政府照顧沒志氣”的想法深入人心、員工被公司隨意裁員、城市居住者每日閑聊對象只有外賣員——家庭是人最后且唯一的退路呢?遺憾的是,《你好,媽媽》對這一問題的探討與反思呈現(xiàn)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