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Automotive News Europe報道,市場研究機構Dataforce日前公布了7月歐洲汽車市場的銷售情況。上汽集團7月歐洲銷量同比漲超170%,其中MG(名爵)品牌以接近1.60萬輛的成績力壓特斯拉,比亞迪銷量漲幅更是高達183%。
雖然中國品牌汽車在歐洲市場取得了高速增長,但隨著《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guī)》于日前正式實施,中國汽車出口歐洲將面臨政策、環(huán)保、貿易等多方面的壁壘。
上月,歐洲市場累計銷量為91.99萬輛,同比增幅超17%。具體來看,上汽集團7月在歐洲市場銷量超過1.60萬輛,旗下MG品牌占據大部分銷量。值得注意的是,MG 4尤其受到市場歡迎,占據近半數增量。
由吉利和沃爾沃共同創(chuàng)辦的極星汽車7月歐洲銷量為0.32萬輛,另一品牌領克銷量則為0.17萬輛。
兩個品牌均將歐洲作為戰(zhàn)略市場,前者總部設在瑞典,新能源產業(yè)鏈優(yōu)勢明顯的中國更多作為生產地;后者自品牌2016年在柏林公布時便上市歐洲,目前已經在荷蘭、瑞典、比利時、德國等地開設數十家體驗店。
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小,比亞迪7月銷量同比漲幅高達183%,總計717輛。今年前7月,比亞迪在歐洲累計銷量為0.25萬輛。此外,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7月在歐洲累計銷量接近400輛,小鵬7月銷量124輛,蔚來則為92輛。
路透社18日報道稱,汽車咨詢公司Inovev的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在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中,中國品牌已經占據8%的份額,呈現攀升趨勢。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安聯(Allianz)的研究指出,到2025年,至少有11款面向大眾市場的中國制造電動汽車在歐洲上市。
中國品牌的快速發(fā)展讓西方競爭對手感到不安。Stellantis 集團CEO唐唯實7月發(fā)出警告稱,廉價的中國電動汽車將“入侵”歐洲。
價格是目前中國汽車的核心競爭力,統(tǒng)計機構Jato Dynamics研究顯示,去年上半年中國電動汽車平均價格不到3.2萬歐元,歐洲汽車的數字約為5.6萬歐。西方汽車品牌正試圖削減生產成本、降低產品價格以爭奪市場。
不過,相比大眾、雷諾和Stellantis等位列歐洲市場第一陣營的品牌,大部分中國汽車公司尤其造車新勢力仍然需要建立與當地顧客的信任。
輿觀YouGov2022年調查顯示,受訪的約1600名德國消費者中,僅14%的人知道比亞迪,17%的人聽說過蔚來,8%的人聽說過小鵬汽車。
作為對比,95%的受訪者了解特斯拉,考慮購買者占比10%。在了解中國品牌的受訪者中,考慮購買的人數占比不足1%。事實上,由于擔心消費者會對購買中國制造的產品猶豫不決,一些品牌如愛馳汽車選擇在歐洲市場弱化其中國背景。
此外,歐盟新電池法的頒布實施也將給中國汽車和動力電池產品出口帶來掣肘。8月17日,《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guī)》正式生效,規(guī)定從2027年起,出口歐洲的動力電池必須持有記錄電池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的“電池護照”。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新法規(guī)生效或對中國動力電池出口歐洲形成新的綠色壁壘。去年中國動力電池在歐洲的市場份額達34%,歐盟電池新規(guī)要求升級或將增大國內電池廠商短期出口成本。但長期來看,此次新規(guī)有望帶動國內電池回收體系加速建設,行業(yè)逐步規(guī)范,市場有效整合。
新電池法案的實施不僅對電池生產企業(yè)產生了直接影響,也間接對處于動力電池下游的電動汽車產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增加中國汽車出海歐洲的門檻。
雖然一些汽車強國在為中國汽車出口設置壁壘,但也有一部分國家歡迎外國投資。新加坡日前已表示,該國不會對任何來新設廠的電動汽車企業(yè)設置壁壘,包括車輛和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