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
諾獎得主略薩去世,生前稱“得獎一周是童話,一年是噩夢”

“拉美文學的爆炸,影響了世界。我們是被影響的一部分,我們是被炸,心甘情愿地被狂轟濫炸,因為這個,我們應該表示感激之情。”

誰的現(xiàn)實主義,誰的時間膠囊 | 2024文學盤點

許多年來,縈繞在2024諾獎得主韓江心頭而始終無法得到回應的問題就是,“世界為何如此暴力和痛苦,世界為何又如此美麗?!?/p>

食物、女性與生命:從韓江到格麗克

韓江的《植物妻子》與《素食者》都將厭食當作重要的癥候來對待。諾獎得主、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年少時期曾因厭食癥而輟學。這些女性作家對于食物的敏感是顯而易見的。

韓國家長團體呼吁圖書館撤下韓江《素食者》 | 文化周報

不只是家長持有這樣的觀點。京畿道教育廳去年曾根據(jù)保守派團體的建議,向各級學校發(fā)送了一份備忘錄,建議處理與性相關的書籍,其中也包括《素食者》。

拿到諾貝爾文學獎,書能多賣幾本?

等待一個諾獎作家,不僅需要眼光,也需要耐心。

TOPHER | 韓江:我沒有和人生和解

她的作品有何特色?在她的寫作生涯中又歷經(jīng)了怎樣的故事?在今天的TOPHER人物中,我們將帶您走近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韓流4.0下的韓國文學

從韓國作為娛樂大國的廣泛認知到如今國際讀者對韓國文學的日益關注,這一轉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譯者盧鴻金:韓江小說有一種“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的意味

“韓江的小說讓人們相信,并不是作家選擇題材,而是題材選擇了作家。”

語言、痛苦與政治性:“如果有一個韓國作家得諾獎,應該是韓江”

韓江雖然寫過以光州事件等歷史事件為主題的小說,但譯者田禾子認為,她并非那種政治特別強的作家。

從金智英到韓江:韓國文學熱潮從何而來?

在21世紀的前十年,并沒有太多中國讀者關注到韓江的作品,整個韓國文學銷量的轉折點是《82年生的金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