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用戶滿意度指數連續(xù)兩年下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用戶滿意度指數連續(xù)兩年下降

品牌形象下降和用戶對于質量的個性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滿足是導致用戶滿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12月4日,中國質量協(xié)會公布了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用戶滿意度指數(NEV-CACSI),該指數旨在反映消費者對電動和混動汽車的滿意。數據顯示,今年的指數為79分(滿分100分),連續(xù)兩年下降。

據了解,質量協(xié)會滿意度評測最早自2015年起開始實施,該評測覆蓋全國五個大區(qū)共65個城市,涉及汽車公司32家共計40品牌中的100個銷量較高的新能源車型。

以動力類型劃分,本次評測中,純電動車型的滿意度得分為78分,混動車型稍高一點,為79分。兩大子類相較去年同期均小幅下滑1分,表明不論是電動車還是混動車,消費者的滿意度都在減弱。

中國質量協(xié)會表示,品牌形象下降和用戶對于質量的個性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滿足是導致用戶滿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品牌形象尤其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和品牌忠誠度。今年的品牌形象得分為80.2分,比去年下降了0.8分,也是連續(xù)第二年下降。

質量協(xié)會指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汽車品牌更新?lián)Q代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帶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導致了市場上的一些負面現象如各品牌間的惡性競爭。相關衍生的如銷售承諾兌現和保留老款車型權益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導致消費者難以提高對品牌的整體印象和滿意度。

界面新聞梳理第三方平臺發(fā)現,近一年來投訴排名靠前的50款新能源車型中,有32款車型被消費者因價格變動而投訴,涉及包括極氪、小鵬、五菱、理想、問界等多個銷售熱門品牌;銷售承諾不兌現則有28款,近一年投訴量從超過100條至超過3000條不等。

具體情況來看,上述問題包括新款車型價格大幅下降導致老車主權益受損、銷售承諾贈送的購買新車附贈功能及保養(yǎng)權益難以兌現和補貼領取困難等多個原因。

個性化質量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盡管不斷推出具有創(chuàng)新功能的車型,但在滿足用戶個性化體驗的期望上仍有所欠缺。今年用戶對智能化汽車部分(如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輔助)的滿意度明顯下降,主要問題包括智能座艙故障率高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

具體到故障發(fā)生的情況,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座艙、車內裝飾和車身外觀方面出現的問題最為集中。據統(tǒng)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百輛新車的故障問題同比有所下降,但次數仍高達91次,智能座艙故障問題次數仍居首位,達到16次。內飾和車身外觀問題也不容忽視,分別錄得13次和12次的故障,這三大問題共占了總故障次數的45%。

純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在故障問題上呈現出一些差異。純電動車的故障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艙、內飾、車身外觀、智能駕駛輔助和行駛轉向制動,這些問題共占故障總數的72%。相比之下,混動汽車的故障集中在車身外觀、行駛轉向與制動、智能座艙、內飾和智能駕駛輔助,占故障總數的67%。

需要注意的是,相較于傳統(tǒng)燃油車表現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方面仍表現出更明顯的優(yōu)勢。無論是智能駕駛輔助還是智能座艙的性能設計,新能源汽車都處于行業(yè)前列。而在質量可靠性方面,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故障次數顯著低于燃油車。

盡管如此,行業(yè)仍需面對噪音、異味和其他故障問題的挑戰(zhàn)。前文提到的智能座艙、內飾和車身外觀等大類中,風噪聲、內飾異味和行駛中輪胎噪音問題連續(xù)三年位列故障前三位。此外,車機控制問題如手勢控制和語音識別、導航系統(tǒng)誤差大/死機、OTA升級繁瑣和剎車異響大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另據界面新聞梳理,近一年來投訴排名靠前的50款新能源車型中,車輛本身的質量問題還包括車胎偏磨和車載手機互聯(lián)故障等問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用戶滿意度指數連續(xù)兩年下降

品牌形象下降和用戶對于質量的個性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滿足是導致用戶滿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12月4日,中國質量協(xié)會公布了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用戶滿意度指數(NEV-CACSI),該指數旨在反映消費者對電動和混動汽車的滿意數據顯示,今年的指數為79分(滿分100分),連續(xù)兩年下降。

據了解,質量協(xié)會滿意度評測最早自2015年起開始實施,該評測覆蓋全國五個大區(qū)共65個城市,涉及汽車公司32家共計40品牌中的100個銷量較高的新能源車型。

以動力類型劃分,本次評測中,純電動車型的滿意度得分為78分,混動車型稍高一點,為79分。兩大子類相較去年同期均小幅下滑1分,表明不論是電動車還是混動車,消費者的滿意度都在減弱。

中國質量協(xié)會表示,品牌形象下降和用戶對于質量的個性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滿足是導致用戶滿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品牌形象尤其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和品牌忠誠度。今年的品牌形象得分為80.2分,比去年下降了0.8分,也是連續(xù)第二年下降。

質量協(xié)會指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汽車品牌更新?lián)Q代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帶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導致了市場上的一些負面現象如各品牌間的惡性競爭。相關衍生的如銷售承諾兌現和保留老款車型權益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導致消費者難以提高對品牌的整體印象和滿意度。

界面新聞梳理第三方平臺發(fā)現,近一年來投訴排名靠前的50款新能源車型中,有32款車型被消費者因價格變動而投訴,涉及包括極氪、小鵬、五菱、理想、問界等多個銷售熱門品牌;銷售承諾不兌現則有28款,近一年投訴量從超過100條至超過3000條不等。

具體情況來看,上述問題包括新款車型價格大幅下降導致老車主權益受損、銷售承諾贈送的購買新車附贈功能及保養(yǎng)權益難以兌現和補貼領取困難等多個原因。

個性化質量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盡管不斷推出具有創(chuàng)新功能的車型,但在滿足用戶個性化體驗的期望上仍有所欠缺。今年用戶對智能化汽車部分(如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輔助)的滿意度明顯下降,主要問題包括智能座艙故障率高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

具體到故障發(fā)生的情況,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座艙、車內裝飾和車身外觀方面出現的問題最為集中。據統(tǒng)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百輛新車的故障問題同比有所下降,但次數仍高達91次,智能座艙故障問題次數仍居首位,達到16次。內飾和車身外觀問題也不容忽視,分別錄得13次和12次的故障,這三大問題共占了總故障次數的45%。

純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在故障問題上呈現出一些差異。純電動車的故障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艙、內飾、車身外觀、智能駕駛輔助和行駛轉向制動,這些問題共占故障總數的72%。相比之下,混動汽車的故障集中在車身外觀、行駛轉向與制動、智能座艙、內飾和智能駕駛輔助,占故障總數的67%。

需要注意的是,相較于傳統(tǒng)燃油車表現,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方面仍表現出更明顯的優(yōu)勢。無論是智能駕駛輔助還是智能座艙的性能設計,新能源汽車都處于行業(yè)前列。而在質量可靠性方面,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故障次數顯著低于燃油車。

盡管如此,行業(yè)仍需面對噪音、異味和其他故障問題的挑戰(zhàn)。前文提到的智能座艙、內飾和車身外觀等大類中,風噪聲、內飾異味和行駛中輪胎噪音問題連續(xù)三年位列故障前三位。此外,車機控制問題如手勢控制和語音識別、導航系統(tǒng)誤差大/死機、OTA升級繁瑣和剎車異響大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另據界面新聞梳理,近一年來投訴排名靠前的50款新能源車型中,車輛本身的質量問題還包括車胎偏磨和車載手機互聯(lián)故障等問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